什么是KC認證?
為了讓消費者對所購買產品上的認證標志有更清晰的認識,同時也為了減輕生產商對其認證費用的負擔,韓國技術標準局(KATS)在2008年8月20日宣布,將在2009年1月1日起實施KC(KoreaCertification)新的認證體系。這一計劃從2009年7月開始由知識經濟部推行,預計將于2010年底前推廣至所有部門。
實施計劃如下:
2008年12月:修訂《國家標準基本法》及其實施令;
2009年7月:知識經濟部開始實施并采用國家統一的KC標志;
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:修訂標準認證相關法律;
2011年1月:將KC標志應用于所有認證。
第一,介紹認證。
2008年8月25日,韓國知識經濟部宣布國家標準委員會將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推出一個新的國家統一認證標志,命名為“KCMark”。
這個新的標記被稱為KCMark,表示KoreaCertification。目前13個強制性標識將最終統一到新標識下。
這一行動的一個結果就是減少了供應商認證費用,使得韓國KCMark逐漸成為世界知名品牌的認證。但也有不足之處,KCC剛剛頒布實施,只會持續數年,最終將統一在這個新的KC標志下。
第二,執行計劃。
1)2008年12月:國家基本法規和現行法規的修訂。
2)2009年7月:MKE開始實施全國統一標識。
3)2009年1月-2010年12月:改進有關認證標準。
4)2011年1月:完成全國統一標識強制性認證工作。
第三,商品目錄。
KCMarkCertificationProductsList(KC認證產品目錄)
依據《韓國電氣產品安全管理法》的規定,從2009年1月1日起,對電氣產品的安全認證將分為強制性認證和自愿性認證。
強制認證是指:屬于強制認證范圍的所有電子產品都必須通過KCMark認證才能進入韓國市場。工廠每年都需要進行檢查和抽查。
自律性(自愿)認證是指:所有屬于自愿產品的電子類產品只需通過測試就能獲得證書,無需工廠檢查。該證書五年有效。
第四,評審要求。
對KC認證工廠進行初次檢驗的要求:
在接受申請后,韓國安全法要求對工廠進行第一次的工廠審查。根據安全法的要求,對工廠質量控制體系進行了初步設計,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:
根據產品認證實施規定和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,工廠應生產出與經認證機構確認的樣品相符的認證產品。按照韓國安全認證相關法律及韓國工業技術測試所(KTL)的相關規定,貴工廠應具備下列書面程序或規定,內容應包含在內。
適用于工廠的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控制:
1)產品變更控制程序(例:認證產品變更申報經認證機構批準后,該部門應嚴格按照經批準的變更內容編制相應的技術文件,發給相關部門,以便正確執行認證產品變更。未經批準的變更不得對變更后的產品加貼認證標志。)
2)文件和信息控制程序。
3)質量記錄控制程序{應包括至少3年的記錄保存期(僅要求進貨、日常檢查和運行檢查記錄)}
4)常規檢查及確認檢查程序。
5)不合格品控制程序。
6)關鍵部件和材料的檢驗或驗證程序。
7)內部質量審核程序。
8)過程作業指導書檢驗標準、儀器設備操作規程、管理制度等程序工廠應保存至少包括下列內容的質量記錄,以證明工廠確實進行了所有的生產檢驗和生產測試,且其記錄真實有效。
9)產品例行檢查和確認檢查記錄;關鍵部件和材料的進料檢查/確認記錄。
供應商提供的合格證明
1.對檢驗和測試設備的定期校準或校驗記錄;
2.常規檢查及確認(運行)記錄;
3.生產線(車間)安全設備日常點檢記錄;
4.處置記錄,不合格產品(進廠、生產和使用)
5.內部審計記錄;
6.記錄客戶投訴及采取的糾正措施;
7.在運行檢查中,發現有不符合項。
第五,工廠年度評審要求。
認證授權后,認證機構每年對工廠進行一次年度跟蹤檢查,主要目的是檢查其質量控制體系是否一致,是否能持續符合安全法律法規標準。
每年的工廠評審分兩個部分:
1.對質量文件、質量記錄、生產現場相關內容的檢查,要求和內容基本上與初步評審相同。
2.工廠獲得KCMark授權的所有產品都需要確認一致性。依據認證證書附件(關鍵部件清單),對認證產品的關鍵部件、材料、電路、結構等進行確認,看其是否與認證產品一致。
第六,抽樣要求。
到目前為止,KCMark強制性認證涵蓋的產品共有216種,韓國安全法規定,所有產品都應每年抽樣,所以每一種產品每年都要抽樣。
第七,采樣方法。
每年由工廠檢查人員檢查,當現場有生產或有存貨時,檢查人員封樣,3個月內將樣品送到工廠。
如在審核中無產品或存貨,工廠須在6個月內將樣品送到指定地點。